8月18日—19日長江、沱江洪峰抵達瀘州,長江超警戒水位3.11m,沱江超警戒流量1300m3/S,全市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5個區(縣)33個鄉鎮(街道)19167人受災。面對突如其來的洪峰,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迅速投入一線,積極投身搶險救災工作,在急難險境中彰顯先進,在暴風雨中錘煉黨性,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眾財產損失。
聞“汛”而動,領導帶頭構建全市“一盤棋”應急指揮體系。險情就是命令!面對不期而遇的汛情,市委、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啟動Ⅰ級防汛應急響應。全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身先士卒、迎難而上,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第一時間靠前指揮,第一時間科學組織抗災,構建起全市“一盤棋”應急指揮體系。市委書記劉強親自安排部署應對長江、沱江洪峰過境工作,奔赴河堤和災區察看汛情災情,通宵達旦指揮抗洪搶險工作。其他市領導相繼奔赴受災區(縣)和鄉鎮,深入險情第一線、群眾聚居第一線、抗災救災第一線,指導干部群眾轉移生產生活物資、疏散群眾、疏導群眾情緒。各區(縣)委書記、區(縣)長率隊親臨一線,靠前指揮,始終站在抗洪救災最前沿,堅持洪水不退,人不下馬,為一線抗洪救災人員樹立了標桿,堅定了廣大干部群眾抗災救災的信心和決心。
全市其他黨員領導干部按照抗洪救災預案分工,不懼艱險、挺身而出、有效應對,在各自的分工和分片范圍發揮著“主心骨”作用,確保了整個抗洪救災工作領導有力、處置有序、應急有方。全市已經調度市級救援隊伍750人,清點沖鋒舟、橡皮艇、摩托艇43艘,救生衣300件;啟動軍地協調機制,對接瀘州軍分區民兵、武警瀘州支隊1590人,清點沖鋒舟、橡皮艇109艘、救生衣900件。市減災中心清點帳篷450頂、折疊床2445張、棉被9855床、棉衣棉褲10950套、短袖2200件、涼被3140床、防寒衣1960件。
截止19日7時,全市共疏散轉移安置5.7萬余人,轉移車輛、電視等大件物資3萬余件。
聯勤聯動,勠力同心凝聚抗洪搶險強大力量。時間就是生命!面對肆虐的洪水,市委組織部發出緊急倡議書,全市各級黨組織堅持守土盡責、擔當作為,組建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隊、黨員志愿服務隊等1680個,有序做好群眾疏散引導、轉移安置、秩序維護等工作,讓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高高飄揚。
市水務局挑選具有多次參與抗洪搶險救災的經驗的地質、水文、水工等領域的工程師,組建7支黨員專家服務隊,深入長、沱兩江河道沿線重點區域觀測水位變化,劃定可能淹沒區域,深入一線指導防汛搶險工作。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及時組織、迅速動員全系統所有黨員奔赴抗洪搶險第一線實地采訪、現場拍攝、協助救災,在家職工24小時不間斷編輯、播報災情信息,做到了分分有汛情新信息,秒秒有“抗洪”新聲音,讓全市群眾隨時隨地了解抗災救災進展情況。
61個市級包保部門迅速到位,分4個區(縣)、7個河段、18個片區包干負責,組織干部職工2000余人下沉一線,24小時通宵達旦,協助區(縣)、街道、社區做好群眾轉移安置、城鎮排澇、搶險救援等工作,耐心細致地勸導和協助群眾轉移、疏散。江陽區委組織部及時組織1200余名黨員,成立80余支黨員突擊隊,第一時間投入抗洪救災,100多面鮮紅的黨旗始終屹立在抗洪一線,筑起了一道沖不垮的紅色堤壩。
四川涇華物業黨支部第一時間集結公司黨員和退役軍人33人,組成5支抗洪突擊隊,并籌集皮劃艇、防洪沙袋、消防水袋、救生衣等15000余元物資用于防洪;瀘州藍茂汽車黨支部凌晨2點組織4名黨員,出動救援車、拖車參與濱江路被淹車輛緊急撤離;市報恩塔城市綜合黨委主動請纓,在管驛嘴沿線巡查,協助設立警戒線、勸導疏散圍觀戲水群眾……一支支非公黨員抗災救災自愿服務隊伍的組建,充分展現出非公經濟黨組織在大災大難面前堅不可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全市123個鄉鎮街、1475個村(社區)黨組織是抗洪救災的關鍵力量,他們組織和帶領群眾有序疏散、轉移財物,有效防止次生災害發生,竭力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人民至上,全力以赴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防汛救災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全市3.2萬名共產黨員沖在抗災救災最前沿,不畏艱難,沖鋒在前,逐門逐戶敲醒睡眠中的居民,組織居民迅速撤離,幫助轉移重要物資,做到哪里災情最重,哪里群眾最需要,就出現在哪里,戰斗在哪里。
江陽區分水嶺鎮黨委接到四川勇振機械有限公司求援電話后,立即派出13名先鋒隊成員支援公司,轉運公司物資30余噸,挽救了公司200余萬元的損失。“老李幫幫團”的老李主動向江陽區北城街道黨委請纓,背著錄有警示提醒語的小喇叭在管驛嘴沿線巡查;北城街道年輕志愿者設立警戒線、勸導疏散圍觀戲水群眾,大家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的錚錚誓言。
龍馬潭區小市街道27名退役軍人充分發揮抗洪救災、轉移群眾、應急救援、搶救物資等方面的專長,轉移居民、商戶48戶107人,轉移冰箱、電視等貴重物資169件,勸離圍觀群眾300余人,以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黨員的先進性。
瀘縣海潮鎮受災嚴重,副鎮長劉金鳳巾幗不讓須眉,沖在抗洪救災第一線,深入群眾家中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積極轉移群眾129戶,360人,分散安置111戶,320人,集中安置84戶232人。
合江縣符陽街道菜壩社區黨委委員、居委會主任王建在縣城濱江路開展汛期值守時,發現一名14歲左右的女孩突然跨過警戒線沖到距離水位不足一米的岸邊痛哭,王建第一時間跨過警戒線,冒著生命危險,將女孩強行抱離江邊。合江縣白米鎮史壩村黨支部副書記牟小波聞“汛”而動,帶頭組成了一支20人的防汛應急管理小組,從8月19日凌晨3點開始集中轉移,連續奮戰5個小時,成功將受災群眾安全轉移。